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AI发展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25-03-13     浏览量:


2025年2月21日上午,一场关于最新AI发展情况介绍讲座在京师科技大厦B726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主办,吸引了中心众多师生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当今时代的广泛应用及对各领域的深远影响。

在讲座开场,宋长青教授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软件层出不穷,如ChatGPT、DeepSeek等,其应用范围涵盖了从图像制作、音乐创作到会议纪要整理等多个领域,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繁琐劳动。然而,在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虽能辅助工作,但对于其本质、核心逻辑以及能解决的具体问题,仍存在诸多模糊之处。例如,在地理学等学科中,如何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手段解决问题,成为亟待探索的方向。

随后,来自北京师大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新媒体中心的赵俊老师进行了深入汇报。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1943年起源到1956年首次提出概念,再历经三次大的起伏,逐步发展到如今基于大模型的阶段。人工智能主要分为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三大流派,其中符号主义在某些领域逐渐衰落,而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共同演变成了当前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其基本原理基于人脑神经元结构。

谈及当下热门的DeepSeek,赵俊老师表示,DeepSeek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在于其以有限算力完成等效模型训练,并将训练结果开源,这为国内用户带来了新的选择。但目前DeepSeek仍高度依赖英伟达显卡,且私有部署成本较高,存在硬件采购受限等问题。尽管如此,在对比其他人工智能产品如豆包、Kimi、ChatGPT等后发现,DeepSeek的私有部署仍具有重大利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安全和访问受限等问题。

在应用方面,赵俊老师梳理了人工智能在11个细分赛道的优秀产品。以对话领域为例,国外ChatGPT综合表现较好,但存在价格高、访问受限等问题;国内如豆包、Kimi等也各有特点。在编程领域,Cursor等产品可根据需求直接生成代码,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在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改变了一些公司的工作模式,减少了人工编程的需求。在绘图、声音模拟、音乐创作、视频制作等领域,也都有相应的优秀产品,且中国产品在部分领域上升迅速,如在视频制作方面,国内产品占据明显优势。

此外,赵俊老师还介绍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RAG(搜索检索增强生成)这两个对未来影响较大的赛道。RPA可实现流程自动化,如在短视频生产、出版行业绘本制作、电商平台商品上架等场景中,大幅减少人力投入;RAG则可能对咨询行业造成冲击,基于大量知识库,能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在会议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就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研究人员询问课题组是否有必要进行大规模人工智能部署,赵老师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如国土院部分团队因有文字生成报告的迫切需求,才倒逼其进行本地部署。还有人关注GPT的使用体验及价格问题,赵老师表示会根据不同工具的表现灵活选择,以满足自身需求。针对ChatGPT,赵老师认为,由于其为国外产品,在涉及地学等敏感数据时,存在数据安全和审查风险,需谨慎使用。

对于人工智能能否带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领域的深层次进步,以及在化工生产等领域的指导作用,会议也进行了探讨。赵俊老师以蛋白质折叠研究为例,阐述在化学相关领域,人工智能具有应用潜力,但在具体实现上,还需结合实际场景深入研究。

最后,宋长青教授总结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虽然在科学研究上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创新,但在业务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应积极尝试不同赛道的人工智能应用,提升自身技能,为未来就业和科研工作做好准备。同时,学校和数据中心也在考虑如何合理部署人工智能相关资源,如是否在数据中心机房部署DeepSeek等,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此次研讨会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合理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