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通知公告
【活动报道】AI工具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量:

202549上午,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主办的AI工具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专题讲座在生地楼180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由北京师大国土空间与规划设计研究院赵俊老师主讲。赵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统动画行业的生产模式,并深入剖析了当前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讲座伊始,赵俊老师通过一组对比数据揭示了传统动画行业的痛点。制作一部30分钟的三维动画通常需要专业团队耗时78个月,投入成本高达数百万元。而手绘动画的工作量更为惊人,90分钟的动画电影往往需要绘制超过十万帧画面。相比之下,影视剧拍摄由于更依赖演员表演而非复杂工艺,其制作成本反而显著降低。  

在技术演示环节,赵老师现场展示了AI工具如何将动画制作效率提升十倍。通过文生图、图生视频、对口型等先进技术,原本需要手工逐帧绘制的中间画面现在可以通过关键帧差值算法自动生成。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讲人仅用4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一段34秒的动画短片,完整呈现了从角色设计、分镜生成到视频合成的全流程。  

技术讲解部分,赵老师着重分享了三个核心突破。在分镜与角色设计方面,ChatGPT-4o等工具能够快速生成精准的角色三视图和分镜脚本,国内研发的Onestore平台甚至可以在15分钟内根据剧本自动生成完整故事板。在画面控制环节,通过MidJourney风格参考配合Photoshop修图技术,成功解决了AI生成图像的版权与风格统一难题。视频合成阶段虽然剪映等工具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但AI配音在情绪表达上的不足仍是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讲座也坦诚指出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AI在模拟物理规律方面仍显不足,比如流体运动的真实性有待提升。此外,声音克隆、角色形象等涉及的版权问题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主讲人特别强调,虽然AI工具大幅降低了创作门槛,但真正优质的作品仍然需要专业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就AI技术原理、跨学科应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老师提出,AI在地理灾害模拟等科研可视化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需要更好地融合物理规律与数据驱动。也有同学关注到不同AI平台对同一指令的理解差异,反映出算法模型与训练数据的重要性。

讲座不仅展现了AI技术在创意产业的应用前景,更为教学科研领域的可视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会者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AI将在更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image.png


image.png